您好,欢迎访问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政策的思考

时间:2017-10-21 16:45     作者:高世杰


 

由于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能够广泛传播并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疫病的发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的影响特别大,国家实施强制免疫措施控制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关联产业与防疫政策
      1、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养殖业的持续增长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髙,为动物疫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成长空间。2014年,77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完成生产总值114.37亿元,销售额103.78亿元。《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业部对定点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由农业部指定的企业生产,依法实行政府采购,要求把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由于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的动物疫病是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一类疫病,除非有充分的事实和数据说明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或消除,国家一般不会改变对该种疫病的强制免疫措施。
      3、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综合性规划
      2012年5月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布的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在国家顶层设计上有了全新的总体部署,也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规划》明确将控制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列为重点任务之首。
      二、疫苗采购与推动作用
      1、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防疫补助政策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补助、扑杀补贴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规定,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国家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贴,中央财政还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行经费补助。
      2、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
      我国采用预防为主的防疫措施,对于疫苗的的质量,国家高度重视。为保证质量,农业部发布了多项疫苗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并对疫苗生产企业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市场准入制度。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和疫苗公司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更好的疫苗产品、更便捷的服务和更完善的产品体验,使动物疫病的防控更加科学、高效,为提高生产成绩、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业盈利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我国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5月28日,我国的动物疫情报告、区域化管理、应急处置等相关制度获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给予了“中国口蹄疫防控路径设置合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高度评价。
国家采取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我国亚洲I型口蹄疫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12月1日,农业部启动了亚洲I型口蹄疫退出免疫监测评估工作,计划于2016年下半年起全面退出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开展非免疫无疫建设工作。
      三、弊端凸显与制约发展
      1、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发展
      起初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行业生产厂家少,普遍生产规模较小、品质良莠不齐,市场也处于国家下达计划、各省分批调货、年底凭省级兽医站收条到国家兽医总站结账的“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疫情高发期产品严重短缺的矛盾,造就了企业与市场关联度不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现象。
      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疫苗经费的持续增加,兽用生物制品行业飞速发展。一方面厂家增多、质量提高、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用户对产品使用和伴随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行业状况与信任危机
      实行强制免疫疫苗的招标采购虽大幅提升了动物疫苗的市场规模,但也带来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不足等问题。近几年动物疫苗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竞标过程中,各企业大打价格战,盲目追求低价中标,导致部分企业降低产品的质量、减少售后服务等途径来压低成本。低价竞争大大挫伤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严重损害了行业整体形象,极大阻碍了产业的良性发展。
      激烈竞争导致“政采”疫苗价格过低、个别企业品质难以保证,有些养殖户转而采购价高质优的进口疫苗和国产高端疫苗。而某些媒体和行业内人士也有同样的观点,致使政府采购疫苗信任度下降。
      3、国家疫苗采购政策的变化
      政府采购进入了成本高效益低、格局固化、市场胶着的时期。低价竞争、政府采购的弊端,国内市场急切呼唤高品质兽用生物制品出现。2011年农业部派出3个工作组赴6个省份就政府采购疫苗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国家将逐步取消政府采购招标的方式、转而将经费补贴给养殖企业,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直补”开始成为行业人员关注的热点。
目前,重大动物疫苗销售由政府采购为主,向市场化过渡的趋势加快。一方面,政府采购权下放地市及县区一级,各地市甚至县区调苗话语权增加。另一方面“政采直补”将会使得政府采购数量减少、自主采购终端用量放大,市场进一步扩容。随着主管部门疫苗采购方式的逐步改变,“直补”养殖场政策呼之欲出。
      四、政策突破与企业应对
      1、发展畜牧业的需求
      我国政府招标苗市场竞争激烈,成长空间有限。而市场苗凭借更高的免疫效力日益得到养殖户的信赖,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场容量成几何倍数增长。
      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增加,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对兽用生物制品无论是从品种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经济保持稳定上升,畜牧业、农业、种植业也保持良好的增长速度,对兽用生物制品有良好的刚性需求,为兽用生物制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疫病防控需求“直补”政策
      基于《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生产企业可以将国家强制免疫用生物制品销售给“符合相关规定的养殖场”的规章制度,口蹄疫疫苗企业纷纷上市区别于政府采购的高端客户专供口蹄疫疫苗。
      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政采直补”和终端市场的开拓,对于企业乃至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填补了我国口蹄疫防疫工作中高端客户群体选用疫苗的长期空白,让用户有了选择空间,而且满足了养殖户对品质、技术、服务的更高要求。不仅分散了政府采购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扩充了疫苗市场容量、显著提高了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宏观管理政策的调整 
      重大动物疫苗市场化将是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重大动物疫病疫苗采购政策的变化、“直补”政策的呼之欲出及至落地实施,要求国家相关部门从管理层面做出宏观调控。一要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系统、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二要适应兽医行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管理体系和法规制度建设;三要加强流通渠道的管理,深化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四要加强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五要稳定动物防疫监督队伍,落实从业人员卫生保护和医疗保健措施。
      4、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应对举措
      最近两年取消政府采购的呼声不断,政府主管部门也在探索新的补贴方式,取消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加。政府采购政策的调整、防疫制度的改变和市场垄断的解除,将是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对行业分析的重点。
      对以政府采购疫苗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而言,要从战略上转变发展思路。首先,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创新,推出毒株更新及时化、培养工艺“悬浮”化、生产原料去生物化、疫苗抗原纯净化、质量评价直观化、疫苗储运冷链化、新品疫苗联苗化的产品。其次,企业要用特色的技术服务给用户带来附加利益,为养殖户提供个性化的疫病防控解决方案。最主要的是要狠抓产品质量,把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不仅体现在用户、价位、包装、运输的提高上,更要体现在产品内在质量的高端上。
      农业大国的国情特征、畜牧业和养殖行业的重要位置,注定了我国动物疫苗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企业造了展现实力、产业报国的宽广舞台——成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依靠科学防控、坚持依法治疫”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联系电话:0931-8341192
微信扫一扫